學名
Pomacanthus imperator  
發音 
Pomacanthus imperator條紋蓋刺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87) 棲息深度 3 - 70公尺
中文名 條紋蓋刺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蓋刺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4 Pomacan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主刺蓋魚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皇后神仙(成魚)、大花臉(幼魚)、皇后(臺東)、店窗(澎湖)、變身苦(澎湖)、崁鼠(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Acanthochaetodon imperator, Acanthochaetodon nicobariensis, Chaetodon imperator, Chaetodon nicobariensis, Holacanthus imperator, Holacanthus nicobariensis, Pomacanthodes imperator, Pomacanthus nicobari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119 ASIZP0057334 ASIZP0057336 ASIZP0058131 ASIZP0059100 ASIZP0066548 ASIZP0801419 ASIZP0805888 ASIZP0911419 ASIZP0915888 FRIP00886 FRIP20345 FRIP22186 NMMBP04548 NMMBP06305 NMMBP06405 NMMSTP00773 NTOU-AE6044 NTOU-AE6045 NTOUP201207-621 NTUM00099Holotype NTUM00405 NTUM00407 NTUM00408 NTUM00410 NTUM00413 NTUM00416 NTUM00418 NTUM00671 NTUM00672 NTUM01423 NTUM04731 NTUM04745 NTUM04746 NTUM04749 NTUM04795 NTUM06738 ...列出全部39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Angel fish; Emperor; Emperor angelfish; Imperial ang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中型圓鱗,具數個副鱗;頭具絨毛狀鱗,頰部與奇鰭具小鱗。背鰭硬棘XIV,軟條20-22;臀鰭硬棘III,軟條20;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截平;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幾達臀鰭;尾鰭鈍圓形。幼魚體一致為深藍色,體具若干白弧狀紋,並與尾柄前之白環形成同心圓,隨著成長白弧紋愈多;中型魚體逐漸偏黃褐色,弧紋亦逐漸成黃縱紋;成魚體呈黃褐色至暗褐色,體側具10-25條由鰓蓋緣微斜上而延伸至背鰭及臀鰭之黃縱紋;眼帶起於眶間至前鰓蓋下緣;胸鰭基部延伸至腹部另具一長形藍黑斑塊。

棲所生態

棲息於面海的珊瑚礁區或岩礁、水道區或清澈的潟湖等。成魚會發出「咯咯」聲以嚇退來者,具有領域性,會攻擊其它同類或不同類魚。幼魚則在洞穴附近活動。以海綿、附著生物和藻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自紅海及東非洲到夏威夷、萊恩及土木土群島,北到日本南部及小笠原群島,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亞,包括密克羅尼西亞。臺灣東部及南部的岩礁或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在水族箱內的飼養較容易。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